潮汕郑姓来源

时间:2023-01-18 19:44:33 | 浏览:965

郑氏是潮汕大姓之一,人口超40万;也是全国第23位大姓,人口约1000万,得姓三千年。 郑氏源出姬姓。公元前806年西周宣王封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前779年见周幽王荒淫无道,命家族秘密迁往河南新郑,后代建立郑国,建都荥阳。战国时(前32

郑氏是潮汕大姓之一,人口超40万;也是全国第23位大姓,人口约1000万,得姓三千年。

郑氏源出姬姓。公元前806年西周宣王封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前779年见周幽王荒淫无道,命家族秘密迁往河南新郑,后代建立郑国,建都荥阳。战国时(前325)为韩所灭。子孙以国为姓,称郑氏。郡望荥阳、开封、郑州。宋代列为第20位大姓,人口约75万;当今列为全国第23位大姓,占总人口0.78%,约1000万人。
郑氏裔孙自宋之后,由于避战乱等原因先后从福建、江苏入潮。
郑虎臣怒杀权相贾似道儿子避祸入潮隐居创族
郑清芝,莆田人,原籍河南,南宋丞相。侄子郑虎臣是步军指挥使。德?元年(1275)权相贾似道因抗元兵败被贬往循州(今龙川)安置。虎臣与他有杀父之仇,利用当监送人之便,至漳州木棉庵时,乘机杀贾似道为父报仇。贾似道是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此事传到朝廷,朝廷即命郑清芝前往福建捉拿虎臣归案。虎臣自杀,四个儿子逃难入潮,长子居海阳坂上村(今饶平)、二子居海阳程洋冈(今澄海)、三子居揭阳里洋、四子居揭阳蕉塘。郑清芝不能回朝复命,随即入潮隐居三百门(今饶平),家族遂在潮州各地隐居创族。

蕃衍海内外人口超百万

郑氏是潮汕大姓之一,总人口约40多万。汕头市区约7万多人,原潮阳市约23万多人,分布24个镇(街道)124个管理区(居委会)。其中金浦街道6万多人,文光、城南、棉北街道共约4.5万人,沙陇约4万人,井都3万多人,西胪1.5万多人,峡山1.3万多人,海门约6000人,和平、成田各约4000人,仙城2500多人,谷饶约1800人,贵屿、司马浦各约1500人,其余分布其他各镇;原澄海市约2万多人,分布城区、东里、隆都、莲下、上华、十五乡和盐鸿等地;南澳有郑氏散居;揭阳榕城区25000多人,揭东县约3万人,揭西县3000多人。揭阳市其他所属及潮州市也都有郑氏聚居地。另外,蕃衍国内各地共约60万多人,旅居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共约20万多人,海内外郑氏总人口已达120多万人。郑氏入潮1000多年,人杰地灵,英才接踵,最著名的有潮籍泰国国王郑信和泰国总理郑良淡、侨领郑午楼等。

入潮创籍的郑姓开基人
潮阳郑氏由中原直接南下、或经莆田西来创籍,至今发展成潮阳第2大姓。民间以“一斗油麻”诙谐而形象地比喻郑族子孙如油麻种籽撒到哪里就迅速繁衍。现今潮阳郑姓已达22万多人,分布于24个镇(街道)124个村(居);而繁衍于国内各地另有47万多,海外约16万多,成为泱泱大族(以上据1998年调查)。自宋初、宋末与元初,分由山东、莆田、扬州等处迁徙入潮创籍的主要开基人有:
郑南升,字文振,东汉著名学者郑玄裔孙郑×于宋初入潮,卜居县城,传至南升已100多年了。惟当时“潮阳郑姓最多,其子孙末详孰是”。不过南升毕竟是个突出人物,其墓葬大南山蔗子潭;今大湖神庙(韩愈祭海神处)前仍保存他于绍兴元年(1131)所立的《韩文公祭大湖神文》的碑刻。他与揭阳的郭淑云是朱熹的高足,当年被誉为“朱门高第”、“一郡儒宗”。
郑徽(1086~1151)。世居福建莆田,宋解元,任广南都运使。因金兵逼境,宋室南渡,于宋绍兴元年(1131)前率妻及子朝奉郎郑诚、孙郑宥宦游入潮,祖孙三代落籍潮阳。开始居住县城西门外,后带领全家和侄孙移居深浦(今金浦街道)。他见对岸神山地旷人稀,适宜发展,把已有基础的深浦留给侄孙郑升,举家到隆井都神山(今井都镇)另辟基业。隆井地处海滨,水咸不可食用,他勘探地脉,凿井24眼,使乡民食用水和农田灌溉均得改善,乡民对他非常感激和尊重。
郑升,莆田涵头人,宋进士,任秘书省修书郎,入潮拜见祖伯郑徽,要求让地创业。其祖伯外迁,他在潮阳深浦落籍创基,裔孙再向梅花平原发展。长孙郑良臣,宋进士,任潮州军州事。曾孙郑佐龙,任江西袁州路务使;少时聪敏有奇才,被潮阳陈知县招为孙女婿,就是潮剧《陈太爷选婿》中的主角原型。
郑义,字伯集,世居维扬(今江苏扬州),元朝初年其先祖任岭南宣慰使时来潮阳,后卜居于县城,传至郑义已经5代。因其子女多与皇族联婚,故子孙除分衍本县与邻县外,多徙创河南镇平及江苏南京等地。
纵观入潮郑氏千年族史,确是“一斗油麻”种子,迅速繁衍于潮阳大地;在立地生根之后,又循海岸西进,远涉惠、广、雷、琼等州府,或者浮海南下至南洋诸国、或北上创业于苏淞各埠。


郑族是潮阳向海外拓展的主要一族,这可以从分布海外各地的人口以及部分风云人物得到印证。他们在向外开拓致富后,均在故里建设祠堂与住宅。潮阳祠堂以千计;而作为殷富标帜的私家园林与豪宅如驷马拖车近百套,其中郑族有10套,以及150座祠堂,从这里可以看到郑族向外拓展阵容之鼎盛。现在仅泰国一处的潮阳郑氏裔孙便达8万多人;潮阳境内环龟头海南、北、西三面的郑姓共13万多人,的确令人惊叹这斗油麻的繁殖速度!
潮汕郑姓,在当地有相当的比重,有的乡[镇]村,清一色郑姓,人口在几百至几千,甚至上万,来源很广。而主要是二支.一支为从福建莆田迁出,始祖为"南湖三先生",即淑、庄、露三公后裔;另一支为宋丞相郑清之裔孙,清之公祖妣多,萧氏妈裔孙来自福建永定龙安寨,直接迁广东或先迁江西再迁广东.而樊妈一脉居广东铙平

相关资讯

百家姓-郑姓

郑姓为一个汉姓,在中国《百家姓》中排第7位。按照人数来算,现今在中国大陆排名第21位,在台湾排名第12位,在韩国排名第5位。中文的郑姓 渊源 出自姬姓。依照《姓纂》上的说法,“周厉王少子友,受封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西北),是为桓公。生武公,

福建大姓郑姓的由来和分布情况

郑姓在福建有125万人左右,排名第8位,而郑姓在全国排名只在第21位,说明郑姓在福建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先秦时期,郑姓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战国时期郑姓开始进入四川、山西、山东、河北等地。魏晋南北

中国各姓氏名人●郑姓

郑 zhèng据《唐书》所记,周宣王(前827—前782)封母弟王子友为郑桓公(今陕西华县一带)。后来,郑建立了郑国(前806-前771),其后代为郑氏。又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记:“周厉王子友封郑,后灭于韩,子孙播迁陈、宋间,以国为氏。

百家姓⑩|郑姓简史及名人介绍

在不同历史时期,至少存在过三个郑国,它们就是郑姓的主要起源!商朝时期,商王武丁有一个儿子因为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因此被称为子奠(商朝王族是子姓)。子奠又被称为奠侯,他是商朝一方国的首领。他的方国就被称为子姓郑国。商朝灭亡以后,子姓郑国也随之

郑姓古代十大名人

郑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2013年,中国郑姓户籍人口1240.6875万

郑姓由来

得姓始祖郑桓公,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姬姓,名友,周宣王(西周第十一代君主)的弟弟。周幽王(西周第十二代君主)当政时,郑桓公预感西周将灭亡,听从太史伯的建议,在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将部族、家眷等东迁到雒邑luo"yi(一般指洛邑,洛

寻根问祖:百家姓探讨第21期“百家姓之郑姓起源探讨”

郑姓的人口与分布郑姓是中华《百家姓》中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相关文献记载,郑姓主要源自于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名等。郑姓在宋明时期大约各有人口75万和125万,随着历史变革中的不断迁徙,郑姓人口已经分布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当今,

中华姓氏之-郑姓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

福建厦门郑氏有六大派系,你都知道吗?郑姓六大派系都是从哪来的

郑:姓氏人口排行:中国第23位。福建第8位,厦门第13位。溯 源以国为姓。西周公元前806年时,周宣王封幼弟姬友于蒶林(今陕西华县东),建郑国,是为郑桓公。公元前769年,其子武公东迁新郑。公元前375年被韩所灭。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

郑姓的来源及迁徙分布和郡望堂号!

一、寻根溯祖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华县东,居棫林,徙拾),史称郑桓公。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占据,郑人奔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氏,就得郑氏。二、迁徙分布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AI人工智能技术网云浮新闻头条网都江堰旅游攻略今日亳州明星排行榜纳思达A股雅诗兰黛化妆品超声电子A股卡杜拉咖啡品鉴网黄龙旅游攻略上海机场股票尚太科技股票国际车展网牛蛙养殖网野生何首乌网
郑姓兔宝宝起名-姓名打分免费测试网、郑姓宝宝取名字大全集、郑姓家谱、兔宝宝起名禁忌、郑氏家谱字辈大全、郑家祖籍、取名打分免费测试、郑姓大气起名、姓名打分最准确查询、郑姓辈分一览表、兔宝宝起名男孩宜用字、郑氏取名字大全免费、免费名字测试网。
郑姓兔宝宝起名 lilitian.cn ©2022-2028版权所有